点燃“创新引擎” 以价值创造加速企业高质量发展

发布日期:2024-04-03 信息来源:四公司 作者:王思男 摄影:侯留俊 字号:[ ] 分享

《超长型“落地式止水帷幕”坑内降水施工工法》《一种新型支架体系腋角处找平块》《一种新型自动定时开关配电箱》《一种基于微扰动控制的运营隧道全时自动注浆装置》……日前,南京地铁11号线项目部围绕重点工程建设,结合项目质量风险管控,针对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的工序和质量通病,从施工一线入手,从小处着手,扎实推进以“小发明、小设计、小革新、小改造、小建议”为内容的“五小”科技攻关活动,推出了一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科技创新成果。

在南京地铁11号线项目建设工地,结合项目建设特点,实施聚能、蓄能、提能、赋能“四项工程”,将党建工作全面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。项目党支部成立“张俊超创新工作室”“盾构创新工作室”,党员代表冲锋到急难险重任务面前,联合东南大学,开展“超长型地铁车站主体施工技术研究”“一种基于监督仿生优化学习的盾构隧道穿越运营地铁安全控制方法”等课题,为施工生产保驾护航。当前,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过半,力争6月盾构始发。

“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、艰难、系统的探索过程,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,必须发挥团队的力量。”基于地铁施工“地铁车站、区间盾构”两大核心技术,立足施工实践分析生产需求、开展自主创新、以科技创新服务企业可持续发展搭建的研产相结合的“张俊超创新工作室”和“盾构创新工作室”应运而生。

“地铁车站基坑支护和盾构微扰动穿越技术研究……”办公桌前,项目总工程师张俊超不断敲击着键盘,一篇围绕地铁项目智慧化建设的科研课题在键盘敲击声中逐步成型。自“创新工作室”成立以来,张俊超带领项目技术团队,不断探索试验,一个个小发明、小创造、工法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在项目节约成本及提升建设效率方面成果突出。

“职工创新工作室”“创新工作室实训基地”“五小成果数据库”“高技能人才数据库”“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数据库”……项目部聚焦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及创新工作室实训基地孵化,通过内外联动,建立协调创新机制,与东南大学等高校建立了“产学研”战略合作关系,多层次推进校企合作,针对项目重难点共同进行科研项目及技术攻关,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力度。项目建立完善“创新工作室”数据库,不断建立建强职工创新平台,常态化开展科技培训、技能比武、五小攻关、导师带徒等活动,围绕项目重难点工作开展创新技术活动,为技术人才搭建提升能力平台。

“以往搜集项目建设相关资料都比较困难,费时费力,现在有了这几个数据库,想要什么资料,一搜就搜到了,非常方便快捷。”该项目工程部职工说道。

“我们努力将创效工作室打造成为员工培养的练兵场、专业人才的孵化器,点燃科技赋能企业发展的新引擎。”张俊超说道。该工作室从组织管理、活动运行、绩效考核、技术创新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运行机制,每周定期开展技术培训,针对技术难题不定时进行“头脑风暴”,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交流、技术攻关、技术协作、技术发明活动,使创新工作室成为破解技术难题的“科研所”、推动技术进步的“加速器”和培养技能人才的“大学校”。

一直以来,项目部都非常注重技术研发及员工的能力培养,除了鼓励员工自我学历和职业资格提升提供补助津贴外,还大力推行专业团队建设,内聘专业团队负责人作为讲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教育,秉持“实践出真知,事业是干出来的”理念对技术能力强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。项目技术员房宣成刚毕业时,他对地铁施工内容只是一知半解,为尽快让项目员工熟悉工序、工法,项目部通过“导师带徒”方式建立师徒结对帮扶机制,导师手把手教授徒弟,每周开展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。在近两年时间里,数十名青年干部从“门外汉”一步步成长为专业的地铁专业工程师。

近年来,从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到南京地铁11号线工程建设,该项目团队不断优化技术团队,积极组建前期工程、围护结构、主体施工、盾构施工等科技创新团队,持续推进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设备、新材料等“四新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,努力建设科技攻关重地、原创技术策源地、科技人才高地,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增添了科技动力。



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浏览次数: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